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10月12日李建珊教授讲座综述

来源: 时间:2016-10-16 点击量:

10月12日上午,应我校人文学院哲学系邀请,南开大学哲学院科技哲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循环经济国家创新基地”学科带头人、天津市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副理事长李建珊教授来我院进行讲座,讲座的主题是“欧洲中世纪的哲学与宗教”。武汉大学哲学系桂起权教授、我校哲学系殷正坤教授、万小龙教授、雷瑞鹏教授、赵建功副教授,以及部分老师和学生参加了会议。

 blob.png

李建珊教授首先指出,长期以来,学术界一直对中世纪在科学思想史上的地位问题存有“黑夜说”和“摇篮说”两种争论。前者从社会史的视角将科学知识的积累以阶段性的特点呈现,后者从思想史与社会史相结合的视角将科学方法与科学精神气质以连续性的特色展现。李建珊老师肯定了中世纪在科学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认为近代科学的产生不仅与中世纪密切相关,还与希腊文化有着紧密的联系。

接下来,李建珊老师从科学赖以产生的哲学的、文化的和方法论的基础等角度做出阐释。指出,中世纪时期信仰虽然排斥理性,却孕育着经验科学的思潮;中世纪的基督教文化对希腊罗马文化的批判性继承,特别是对古希腊自然观的扬弃与超越,促使自然法概念的产生和数学唯理主义的形成,并为近代数学的数学化奠定基础;同时,西方学术复兴特别是阿拉伯文化向欧洲的传播,促使大学文化的兴起和工匠阶级的苏醒,加速理论创新与具体实验的结合;在科学方法上,中世纪从逻辑理性与实验理性两个方面对亚里士多德的科学方法论进行了继承和发展,特别是格罗赛特提出的“第三阶段”理论,为近代科学提供经验研究方法。

李建珊教授总结道,科学史并不是简单的科学成果史,而是人类的科学活动史和科学思想演化史,中世纪的黑暗绝不是无所作为的黑暗,而是孕育着光明的黑暗,中世纪绝对不是科学发展的中断,而是连接古希腊文化与近代科学的枢纽。

李建珊教授的发言引发参会老师与学生的广泛探讨,谈论涵盖了科学方法的兴起与意识形态的关系问题、科学发展的远景问题等,角度新颖、意蕴深刻,以全新的视角阐释了科技哲学的纵深发展脉络。

通讯员:姜卵卵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网站:www.autobikeparts.com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3 ◎ 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点此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