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下午3点,应我校哲学系·人文学院法语文化研究中心之邀请,意大利米兰天主教圣心大学基督宗教历史学博士、辅仁大学天主教学术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员、辅仁圣博敏神学院访问学者、香港圣神修院神哲学院教授段春生的第二次讲座在我院东五楼432会议室开讲了!此次讲座之主题是:“高一志与中国礼仪及译名之争”,我校哲学系闻骏老师以及本院和外院的其他硕博研究生参加了此次讲座。
在本次讲座中,段教授主要是“围绕高一志其人其事”、“关于Deus的译名之争”和“在华天主教徒的礼仪之争”三个问题来谈他对明末(清初)外国传教士来华传教的观点。
段教授先是介绍了高一志的生平事迹。高一志,1566年生于意大利,在米兰布雷拉耶稣会院接受系统的神学教育,因受利玛窦在华传教事迹影响,于1603年被教会派往中国传教。他初到中国,取名王丰肃(音译于其拉丁文名“Alfonso Vagnone”),字泰稳。后经对自己多年传教活动之反省,改名为高一志,字则圣。“则圣”,即学习圣贤之意。高一志在华累计传教近三十年时间,翻译了大量西文著作;《童幼教育》第一次把西方关于儿童教育的思想译介到中国;其《圣母行实》流传甚广,影响较大,等等。高一志为西方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中西方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死后葬于段教授的家乡段家庄。
段教授接着详谈了关于Deus的译名之争问题。日本传教士沙勿略以日文“大日如来”翻译Deus,引起了译名问题,随后波及在中国的传教士并引发了争论。以龙华民为首的“直译派”,反对利玛窦等“意译派”把Deus汉译为天、上帝、天神、天主,要求在华传教士直译为“陡斯”。为了解决此翻译问题、维护利玛窦等前辈的传教成果,高一志等人从中西历史背景、文化心理差异、风俗习惯等中寻找合法依据,与龙华民等人展开了激烈争辩。
段教授还从译名之争转向礼仪之争,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中西文化碰撞的思想盛宴。关于Deus的汉译名之争问题解决后,又爆发了礼仪之争。两大派为了礼仪问题而再次发生认识观和思想观方面的争执,传到了意大利。为了维护上帝之唯一性,教宗格莱孟十一世于1715年发布《自登基之日》敕令,禁止中国天主教徒祭孔、祭天与祭祖,只准祭拜Deus。
在此次讲座中,段教授从明末(清初)的来华传教士传福音的历史印迹为轴,为我们梳理了其间的中西文明对话史,也分析了中西文化差异及其诱发的观念大碰撞,还警示了我们对这一历史现象在近代中国发展史中所产生之作用的认识不足。段教授的精彩演讲引领着师生们穿越历史、反思现实和勾陈未来。现场的师生们也积极提问与发言。
通讯员:田志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