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苏国鑫 摄影:朱凯 责任编辑:归伶昌 叶金州
2022年4月4日(周二)晚,在我校东九楼A座101教室,由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主办,《道风》期刊、《哲学与文化》期刊协办的慧源哲学茶座第310期暨“时代流变中的精神”讲座系列(第一季)之阿奎那系列第4讲——潘小慧教授主讲“论智德:多玛斯哲学与儒家孔孟荀哲学”圆满举办。由讲师归伶昌主持,王博老师与谈,系主任邵华,袁辉副教授等担任讲座评议人。
关于智德,潘教授指出:智德就是关于智慧(一种知识)、尤其是实践智慧的道德意涵;或者是对实践智慧与道德二者关系问题的基本看法。在西方,古希腊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都对智德与实践智慧有过讨论;中国先秦儒家代表人物孔子、孟子、荀子也对这一问题有自己的思考。由此可见,“智德”问题在中西哲学史和思想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讲座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多玛斯(阿奎那)的“智德”观。潘教授指出,按照多玛斯的看法,那些蕴含欲望的正直之德行就称为基本德行,它们是伦理德行。这些基本德行分别是:智、义、勇、节四德,它们在西方传统中被称为四枢德。多玛斯继承亚里士多德的思考,将实践智慧定义为智德,他的定义是:一种应用于行为的正确理智。并明确指出,智德协助其余德行而且在其中运作。作为一种理智德行和伦理德行,智德的首要行为是命令。并且,在多玛斯的思考中,智德不仅关心个体的善,也扩及多数人的普遍善。在这个意义上,智德又可以区分为:个人的明智、家庭的明智、政治(社会)的明智等。
讲座第二部分讨论先秦儒家重要人物:孔子、孟子、荀子在“智德”问题上的看法。潘教授指出,在孔子处,知人是对智德的最基本界说,智作为一种德目,其功效在于辅助仁德;到了孟子处,则直接将仁、义、礼、智四德并举作为人的四端,其中智作为四端之一,主要作用便是知是知非。并且潘教授认为,在孟子的四端之德中,仁、义是主要之德;礼、智则是次要之德。而到了荀子,则对智德进行了更明确的定义,在他那里,智德是指知有所合,和是是非非,可见荀子不仅在伦理学的意义上理解智德,并且也在认识论的意义上对其进行讨论。
讲座第三部分主要探讨中西哲学家在“智德”思想上的异同。潘教授认为,中西智德观的差异主要表现在:第一,多玛斯认为智德作为四枢德之一明显好于其他三德,而先秦儒家则认为智德的作用在于辅助仁德,这主要是由于多玛斯有一个超越的伦理神学的维度,而儒家则更关心当下,并不十分强调超越性的一面;第二,儒家讲智德最终落实在自知和知人上,是一种伦理关系中的德,而多玛斯则除了讲人,还讲对客观事物之知。第三,多玛斯除了论及智德之意义与性质外,还仔细分析了智德之组成部分,这不是儒家处理智德的方式,儒家不是分析式的哲学系统,它没有兴趣建构所谓系统化的理性思辨学说,它只有通往实践的旨趣。
在交流与讨论环节,王博老师认为潘老师的讲座非常具有创新性和启发性,并从汉儒董仲舒及明清王夫之等儒家学者对智德的看法出发进一步与潘教授进行探讨,邵华老师、袁辉老师也分别从伦理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角度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
最后,主持人归伶昌老师对与会师生表示感谢,讲座圆满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