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慧源哲学·海外名家大讲堂第26期 || 英国阿伯丁大学哲学系系主任Jesper Kallestrup教授受邀主讲“群体知识”

来源: 时间:2023-12-04 点击量:

通讯员、摄影:王童  责任编辑:叶金州 舒年春

2023年11月21日下午,英国阿伯丁大学哲学系系主任Jesper Kallestrup教授应邀做客慧源哲学·海外名家大讲堂第26期,以“Group Knowledge”为题进行专题讲座, 院长助理叶金州副教授主持,张瑛教授与谈,来自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和其他学院的30余位师生参与。

Kallestrup教授首先点明了本场讲座主题的背景,即认识论理论从作为只适用于个人的理论发展到作为社会认识的理论。在这一背景下,他继续介绍群体(group)的形而上学定义,即什么是群体,例如委员会、董事会、俱乐部、公司、组织、大学等,由此总结了所有群体的共同特征:一)在不同时间/世界拥有不同成员;二)存在于一个时间/世界,而不存在于每个时间/世界;三)位于时间和空间中;四)外延重合但不相同。对于群体存在两种不同认识:一种是将群体理解为多个成员的集合,另一种是将群体理解为一个结构化的整体,二者的区别在于群体内部的成员之间是否存在一定的结构和关系。Kallestrup教授采用后一种结构化群体(structured group)的观点,其特点是成员拥有某些共同意图(joint intentions),以及旨在履行其职责(即其目标、目的或宗旨)的行动,他们的共同意图是由其章程(即管理群体的规则、规范和标准)决定的。Kallestrup教授将这种群体视为认识论主体。

Kallestrup教授指出,现在的问题是,一个群体的知识是否可能不同于其大多数(或所有)成员的知识。对此,紧缩主义(Deflationism)认为,一个群体知道p,当且仅当其大多数个体成员知道p,而这种观点是有问题的。Kallestrup教授用来自分布式认知的认识论分歧论证(Epistemic Divergence Argument from Distributed Cognition)辩护他的立场。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1)分布式认知指产生群体知识的认知任务被划分为若干子任务,然后分配给具有相关专业知识的个体成员。

(2)例如,某研究群体的物理学家X博士和数学家Y博士合作开展了一个项目,以证明q猜想的真实性,第一部分是物理问题,即证明p,分配给X博士;第二部分是数学问题,即证明 “如果p那么q”,分配给Y博士;第三部分是将第一和第二部分的结果,分配给助手,负责发表论文;可以设想,在X博士和Y博士之间或在他们与助手之间没有其他交流,因此在发表论文时不知道q已被证明;于是,研究群体知道q是真命题,但两位成员都不知道。

(3)因此,紧缩主义的是错误的,(大多数)个体成员的知识p并不是群体知道p的必要条件。因此,Kallestrup教授认为应当持有膨胀主义(inflationists)的立场,承认结构化群体本身就是行动者,群体行动者是由成员组成的集合体,其结构组织方式使其有能力通过成员的贡献而作为一个整体行动,从而按照其信念追求其目标导向的状态。

然后,Kallestrup教授补充道,大多数认识论分歧论证的目的都是要表明紧缩主义中的必要条件是错误的,但还可以考虑反对充分条件的论证,这个论证是这样的:

(1)大学(作为群体)的游泳俱乐部和图书馆委员会的所有成员都是相同的,存在一个命题(*),即大学图书馆缺少教科书。

(2)图书馆委员会知道(*),但游泳俱乐部不知道,因为(*)与前者有关,但与后者无关。

(3)因此,紧缩主义是错误的,(大多数)个体成员的知识p并不是群体知道p的充分条件。

对此,Kallestrup教授提出自己的诊断,即紧缩主义之所以错误,是因为它将群体知识视为成员知识的聚合,而忽略了群体成员因其成员的身份而拥有其他知识;与之相反,膨胀主义则认为群体知识取决于成员的知识,但不能还原为成员的知识。

随后,Kallestrup教授进一步提出“knowledge-qua”的概念,即通过群体和角色获得或维持的许多知识,当且仅当群体G中的F知道p,且S在G中扮演F角色时,个人S作为社会角色F(群体G的成员)知道p。同时,对于S来说,要在群体G中扮演一个角色,不仅要拥有相关的知识,而且要能够并愿意将其适当地纳入G的审议、决策过程并指导行动。在上一段的例子中,Liz作为图书馆委员会主席知道(*),前提是该委员会主席知道(*),而Liz就是该委员会主席;Liz只有充分了解(*)等方面的知识,并准备在需要时与其他成员分享这些知识,才能胜任图书馆委员会主席的角色。总之,“knowledge-qua”涉及G的成员资格对S如何将其知识用于与G有关的商议和行动的限制。

最后,Kallestrup教授延伸到“knowledge-qua”的规范性问题,他认为应当区分占有者视角(occupant perspective)和角色视角(role perspective),前者考虑的是在结构中扮演角色的个体,后者考虑的是角色本身;第一种视角可以对结构中的角色扮演者的表现进行认识论评估,第二种视角可以对所扮演角色的功能关系进行认识论评估。因为群体大致知道哪些知识在多大程度上属于哪些角色的一部分,所以存在不同程度的认识论期望,即成员拥有哪些知识;同样地,也存在群体不能合理预期成员拥有的知识,以及群体能合理预期成员不能拥有的知识。从占有者视角出发,当个人S作为群体G的成员拥有知识时,S的知识与群体G的认知生活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但S也有义务利用这些知识帮助实现群体G的目标;从角色视角出发,某种角色的特定功能关系是否有利于群体知识的形成,这可能是一个与更广泛的群体结构相适应的问题。除此以外,Kallestrup教授指出,“knowledge-qua”的功能在于可以帮助有知识需求的外行人识别合适的专家,外行人可以合理地期望社会认可或制度确立的角色之使用者以可靠和可获取的方式掌握他们所需的信息。

张瑛教授对本次讲座做了精彩的总结与点评,Kallestrup教授就其问题予以回应。接下来,讲座进入问答环节,现场的老师和同学们积极参与讨论,针对讲座的相关议题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之处,与主讲人商榷,Kallestrup教授针对这些问题和点评逐一做出了细致回复。

叶金州老师对本次讲座做了提问与总结,指出主讲人丰富了我们对群体知识的理解和认识,点评人和与会者也都做出了富有创新性的讨论,对此他代表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深表感谢。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网站:www.autobikeparts.com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3 ◎ 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点此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