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讲座
首页  -  学术研究  -  学术讲座  -  正文
1月14日马天俊教授讲座综述

来源: 时间:2018-01-16 点击量:


2018年1月14日,应我校哲学系的邀请,中山大学哲学系马天俊教授于我校东五楼人文学院开展了一次有关《资本论》中的“道成肉身”问题的讲座。此次讲演由王晓升教授主持,参加讲座的还有我校哲学系的李耀南老师、廖晓炜老师、王亚娟老师,叶金州老师以及我校哲学系的同学们。

马教授认为,虽然《资本论》以商品开篇,但逻辑的起点应该是劳动。马教授本着哲学眼光来回溯《资本论》的深层思维结构并阐明其文化归属,并着重探究《资本论》中劳动理论中的“道成肉身”问题。


马教授通过对《资本论》中劳动概念进行有趣地阐述,揭示了其涉及的两个学理问题。马教授说,一方面来说,劳动过程不过是物质形态变化的过程,而物质自为实体,自有规律,非劳动可以为所欲为。这种劳动是人类生存的永恒前提。这种劳动观显明可溯源于古代的原子论。但是另一方面,劳动又是诡诈的,它使物质自相作用,却把自己的目的实现在作用的结果中,从而满足了劳动者的需要。这种劳动才带来了人类生活的意义和价值。这种劳动观借重于黑格尔哲学和基督教传统,根本上是“道成肉身”信仰的世俗运用。《资本论》及其相关文本之运用“道成肉身”这一基督教传统教义,主要是为了阐明人类劳动特别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人类劳动的机制的。虽然其劳动观的这一方面与另一个方面即单纯的物质形态变化在学理上并不协调,但正是这个方面使《资本论》能够辩证地看待和期待人类生活,并为历史、现状尤其是未来提供意义图景。

此外,马教授还提出了有启发性的观点。他还说,《资本论》不属于“啃老”一族,它在运用道成肉身传统的同时,也有相当的发挥和推进。《资本论》频繁运用隐喻和隐喻,还径直从黑格尔那里挪用“理性的狡计”这一著名隐喻来讲劳动过程中人的机巧,凡此种种,使道成肉身传统有所丰富,呈现一种有马克思特色的景观。马教授出于哲学眼光而考察《资本论》的底层概念结构,指认并批评其二元性,以此满足我们自己推究哲理的兴趣。同时,因为《资本论》并非哲学著述,没有哲学追求,哲学上所见的原则问题并不是指责《资本论》的筹码,这也是有限的哲学兴趣不能没有的一种自觉。我们爱好哲学,而哲学不是一切。这种具有启发性的观点难道不正体现了哲学的魅力吗?

最后,马教授与现场的老师同学们又进行了更细致地讨论,对于同学们的疑问和反驳马教授也一一作出了回应。在场的同学们表示此次讲座观点新颖,很有启发性。

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洪山区珞喻路1037号  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主校区东五楼425A 
  邮编:430074 | 网站:www.autobikeparts.com 领导邮箱:2005010110@hust.edu.cn
    Copyright 2023 ◎ 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点此登录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