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金红星 摄影:金红星 责任编辑:邵华
2022年6月9日下午,在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咨议室(东五楼432),哲学二系会同我校解释学研究中心暨伽达默尔文献馆主办了“解释学讲座”(第4期)暨“喻家山哲学沙龙”(第2期),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教授洪亮老师做了题为“数字时代的人论:历史纵深与当前挑战”的专题讲座,系主任邵华主持,李耀南教授、袁辉副教授与谈。院党委书记杨海斌、院长助理叶金州参加活动。
本次讲座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主题引介,洪亮老师介绍了自新康德主义哲学家卡西尔的《人论》汉译在上世纪80年代初问世以来,中国学界关注的“何者为人”这个人论问题的四个阶段,尤其突出了当下数字时代出现的人论“焦虑”。第二部分为历史回顾,洪亮老师梳理了中世纪晚期以降人论问题的几个重要理论节点:文艺复兴时期对人类高贵性与独特性的强调;17-18世纪的身心二元论与人的自由问题;19世纪进化论语境中的物种思维以及舍勒以“精神”概念为核心的反进化论哲学人类学;20世纪上半叶生物哲学视角下的哲学人类学,尤其是普列斯纳提出的人类“离心的位置性”。第三部分为本次讲座的核心,洪亮老师依次细致分析了数字时代的人论中五个相互关联但不无张力的核心概念:人类世(anthropocene)、超人类主义(transhumanism)、人类增强(humanenhancement)、赛博格(cyborg)、后人类主义(posthumanism)。他认为,这五个议题方向目前正不断发展深化,彼此交汇,逐渐颠覆了近代以来以人为中心的世界观结构,而20世纪人文类基础学科的自我理解正是立足于这一结构之上。最后,洪亮老师提出了与数字时代的人论有关的学术话语中两个值得认真对待的“真问题”:第一个是超人类主义追求的humanity+与人的身体之间的关系,尤其是死亡对于人性的建构性意义;第二个是后人类主义语境中的物种际正义问题。洪亮老师认为,中国人文类基础学科(哲学、法学、政治学、宗教学、社会学、文学等)应当关注当下数字时代新世界观结构的形成,一方面透过汉译把握其核心议题方向,另一方面透过原创消化自己的数字经验,参与定义这个世界范围内正在形成中的新世界观结构,人论是一个极其重要的切入角度。
在评论环节,两位与谈人从各自的专业背景进行了回应。袁辉老师简要回顾了西方哲学史,他认为“以人类为中心”也许并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主流,“反人类中心”其实也是西方哲学历史的重要线索。
李耀南老师分别介绍了与道家、佛家和儒家相关的人论思想,强调它们对于近现代人论中人类中心主义和反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以及涉及生死的意义问题都有借鉴价值。林季杉、叶金州、张若愚和归伶昌等老师分别从身体观的理想主义和现实主义层面、人类本性的定义与形而上学、超人类主义与中世纪神秘主义的内在契合等方面提出了各自的问题和评论。
杨海斌书记在针对本次讲座的评论中强调,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中国科技实力与日俱增,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者应该认识和理解科技,并加入到对当前科技发展的讨论中,发挥价值引领的作用。
同学们针对本次讲座内容提出了相关问题,洪老师一一予以回应。老师们、同学们共同论道,现场气氛热烈。
邵华老师感谢洪亮老师带来的精彩讲座,讲座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结束。
本次活动,陈刚教授、闻骏副教授、林季杉副教授、归伶昌博士、王博博士、张若愚博士等老师和部分本科生、研究生约40人线下参与,120余人线上参与。
主讲人简介:
洪亮,我校js333金沙线路检测登录入口教授。主要研究兴趣包括:20世纪德语宗教思想史、法律与宗教、数字时代的人论。先后出版Leben vor den letzten Dingen. Die Dostojewski-Rezeption im frühen Werk von Karl Barth und Eduard Thurneysen: 1915-1923 (2016)、《巴特與莫特曼管窥》(2020),发表论文及书评二十余篇。